2014年,中超各俱乐部总收入突破20亿元,数额为20.1512亿元,广告赞助是俱乐部收入最大来源,金额达8.345亿,相较于2013年有较大增长,和去年比,赞助商涉及行业更广泛,其中汽车及制造业、旅游业及酒店占比增大,房地产行业投资金额仍最大,占比达35% 。
2014年,中超公司整体收入达4.4亿元,净收入2.7亿元,是上赛季的2.26倍,赛季初,中国平安以每年1.5亿元金额签下中超4年冠名权,创下中国足球职业化联赛冠名费新高,据悉,每家俱乐部将获1000万元左右分红,远超上赛季570万元 。
与相关数据所显示的情况相符,不管是俱乐部这一主体,还是中超公司这一主体,其收入的主要来源依旧是广告赞助。
收入缺少真正盈利利器
欧美职业足球联赛的收入主要是从三方面来的,这三方面分别是媒体版权费,门票收入以及商业开发。比如说英超,它最大的收益所在是媒体版权费,这项费用在总收入里占比超过50%,据了解,今年英超电视转播所获得的收入达到了6亿英镑,大概换算成人民币是60亿,就算是日本J联赛,其电视转播收入也已经超过了77亿日元,换算成人民币大约是4亿,然而中超公司在2014年得到的电视转播收入仅仅只有3600多万元,在总收入里占比9% 。
2014年,中超门票收入约1.2亿元,下降趋势明显,过千万的俱乐部仅4家,原因是几乎所有俱乐部租用比赛场地,意味着每个主场俱乐部至少拿出60万元左右缴纳场租费与安保费,且该费用随物价及人工成本增加逐年上涨 。
在商业开发这一方面,拿特许商品当作例子来说,今年整个中超联赛全部俱乐部的特许商品所获得的收入是2000万元,和去年的717万元相比较,增幅是非常大的,然而对于整个市场来讲,这个数字依旧是过于微小的,甚至还达不到2013年西甲球星C罗个人球衣销售额的1/30 。
畸高薪资吞噬收入增长

2014年,16家中超俱乐部整体仍处于亏损状态,亏损额度是2.22亿,造成亏损主要原因是球员及教练薪资畸高,英国《每日邮报》日前对全世界联赛平均薪资水平做了统计,中超球员人均年薪20.9万英镑约合200万人民币,排名世界第15位,亚洲第一。
2014赛季,中超球员薪资总额达17.81亿元,比上赛季增长24%,自2011年起球员薪资总额已连续4年呈增长态势,广州恒大以2.88亿元居薪资总额第一位,山东鲁能以2.86亿元位居第二位,今年中超有7家俱乐部球员薪资总额超1亿元,有6家俱乐部球员薪资总额低于5000万元。
2014赛季,中超有16家俱乐部,这些俱乐部总支出里的91%,被用于支付球员教练薪资以及转会费,而在欧美职业俱乐部,存在一条经营红线,这条红线就是薪资等人力成本不能超过俱乐部总收入的50%,显然,畸高薪资结构已经成为中超发展的最大掣肘。
管办分离带来盈利机遇
12月21日,在中国足球协会职业联赛总结会期间,中国足协职业联赛理事会执行局局长马成全透露,中超公司负责竞赛组织,负责场地安排,负责赛程编排,负责俱乐部管理等事项,执行局则负责上述赛事的监管,负责上述赛事的注册,负责上述赛事的准入,这是中国足球管办分离深入发展的一步,可以让中超更协调,更顺畅。
这是一则令人久违的利好消息,此消息意味着,2015年中超联赛会朝着管办分离的方向,迈出坚实的一步。在政策红利的鼓舞之下,当下中超成了国内最具吸引力的商业赛事。联赛营业收入主要依靠广告赞助,在经营开发以及利润所得方面,中超与欧美职业联赛仍存在很大差距。这表明,中超联赛在提高竞技水平的同时,还需拓宽多条收益渠道,像媒体版权收入等,融入更多市场元素。
中超联赛距盈利目标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王辉)
上一篇:九连胜+连续7场零封!这支阿森纳,比2004年不败之师更可怕!!
下一篇:返回列表
vs
马刺
vs
热火
vs
瓜达拉哈拉
vs
洛杉矶FC
vs
大连英博U15
vs
富士通红浪女篮
vs
枥木市FC
vs
梅州客家U15
vs
马鲁特联
vs
北爱尔兰U17
vs
埃塞俄比亚保险
vs
佛统联
vs
乌法
vs
上海U20
vs
特斯蒂拉
vs
玻利维亚U17
vs
马伦戈
vs
哈舒梅亚
vs
地拉那游击
vs
雅莫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