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日报大连10月31日热讯 本月初,大连英博主场对阵青岛西海岸的中超比赛中,共有61616名球迷来到现场,刷新了梭鱼湾球场的上座纪录;19日,大连英博迎战武汉三镇,观众人数达到58218人,位列第27轮中超观众人数榜首——但大连球迷似乎对这份数据仍不满意,有网友“凡尔赛”地表示:“是因为天冷了吗?观众竟然这么少!”
本赛季,大连英博场均观众近6万,达到亚洲第一、世界前列。一支上赛季还在次级联赛打拼的“升班马”,球市为何如此火爆?

8月3日,大连英博队球迷在加油助威。足球日报记者 吴青昊 摄
“6万是梭鱼湾的上限,不是大连球迷的上限”
位于大连甘井子区的梭鱼湾球场可容纳6.3万人。每逢主场赛事,身着蓝色助威衫的球迷便化作一片海洋,“大连必胜”的声浪与巨幅TIFO绘就的“足球城”字样相呼应,为这座球场增添一抹亮色。
2024年初,大连人俱乐部降级不久后宣布解散,足球城失去了顶级联赛球队。身在中甲的大连英博很快填补了球迷的情感空白,最后一轮在60951名观众见证下,球队冲超成功,实现了三年“三级跳”的壮举。
“那场比赛是第90分钟‘绝杀’的,剧本都不敢这么写。”大连市体育局副局长王文勇说。
彼时,梭鱼湾就已是“中甲第一主场”,在中甲历史上座率前10名的场次中,大连英博独占八席。

2024年11月3日,大连英博队成员赛后庆祝冲超成功。足球日报记者 李钢 摄
“6万是梭鱼湾的上限,不是大连球迷的上限。”大连市体育局党组成员、体育事业发展中心主任于化龙说。升入中超后,球队赚取了更多球迷的“信任票”,甚至“让球场显得有点局促”。队伍也用表现回应球迷的支持,28轮过后排名第10,超额完成保级任务。
在王文勇看来,大连球市的火爆,“硬件”与“软件”缺一不可。
三面环海的专业球场梭鱼湾自不必说,大连还有上千块足球场地,服务和培育了50多万名足球人口。“软件”则是当地的深厚底蕴,自清末足球传入大连以来,看球、踢球已经融入当地人血脉之中,成为城市文化的重要部分。
“不少大连人,小时候被父亲架在脖子上看球,长大后又带着孩子,扶着老父亲来看球,这就是大连人的生活。”王文勇说。
代代相传的热爱与年轻有拼劲的球队,碰撞出热烈的火花。新赛季,大连英博吸引了更多关注。光膀子呐喊的中年球迷,镜头中欢呼、拥抱的年轻情侣,成为自媒体上点击量居高不下的花絮。
“大海呀大海,是我生活的地方……”每逢谢场,球迷总会一同打开手机闪光灯,高唱《大海啊故乡》,场面异常震撼,引来不少他队球迷的“实名羡慕”。这样的氛围被大连球迷形容为“姿势”又“展洋”——在当地方言中,这两个词传递着值得炫耀的自豪和发自内心的畅快。
“马里奥”和“伊夫耶库里”,都是自家孩子
“马里奥加油!”“伊夫耶库里!”球场内,观众的喊声乍一听像在支持两名外援。但实际上,这是球迷给两名本土球员的爱称。
身形小巧的吕焯毅,被唤作“马里奥”;后卫晋鹏翔习惯将球衣紧掖入裤,被球迷亲切称为“伊夫耶库里”(衣服掖裤里)——客战长春亚泰时,数千名“远征军”齐声高喊这一昵称,让晋鹏翔感到惊喜又温暖。

8月16日,大连英博队球员晋鹏翔(右)和天津津门虎队球员孙铭谦(左)在比赛中争顶。足球日报记者 赵子硕 摄
大连英博俱乐部总经理陈东曾是大连万达的门将,如今又担任球队管理层。王文勇说,不少球迷是“看着他长大的”,让他跟球迷沟通事情,“比谁都要管用”。
“这些球员就像球迷身边最熟悉的人,最真实,也最能唤起和延续大连球迷的热爱。”王文勇说,“他们都被大连人当作自家孩子。为什么梭鱼湾火爆?因为有这样的情感联系。”
这样的球迷,成为梭鱼湾的“第12人”。为打造南看台的巨型TIFO,上百名球迷连夜从沈阳运来画布,现场搭建钢骨,拉绳定位,持续工作至凌晨;来自旅顺的球迷王立恒,多次从家中出发,长跑几十公里来到主场助威,在直播带动下,吸引了越来越多球迷自发助威。
“陈东们”也在回应这份热爱。大连英博专门设立了专职部门,定期与球迷组织深入交流,还会主动出资承担部分球迷的客场球票。
“球迷一场比赛下来,嗓子都能喊哑,回家都缺氧。但是他们乐意,这是所有人的球队。”王文勇说。
股改探索:参股不控股,帮忙不添乱
“金元足球”泡沫破灭后,不少中超球队运营困难,难以为继,推进股权多元化改革成为社会各界思考的方向。本赛季大连英博的成绩和球市,部分应归因于股改方面的探索。
大连英博原本为单一民营企业投资人,抗风险能力较差,想在中超站稳脚跟,面临很大的运营压力。2024年底,在市政府推动下,大连獐子岛集团与大连汇融资产两家国有企业,分别受让俱乐部15%和5%的股权,合计持股20%,原有民营投资方大连统顺建设发展集团保留80%股权。
“足球已经印在大连的基因里,俱乐部健康发展不仅是市场行为,也有很强的社会属性和公益属性。政府和国企有责任提供支持。”于化龙说。

6月30日,大连英博球迷在看台为球队加油助威。足球日报记者 吴青昊 摄
于化龙介绍,本次股改采用“参股不控股”模式,打破了以往国企“要么绝对控股,要么至少持股一半”的常规做法。过去,国企主要采取股权投资或股东借款方式,但都缺乏可持续性。因此,两家国企决定通过市场化广告赞助方式,为俱乐部提供相应资金,且不过多介入具体管理。
“这次股改的思路是参股不控股、帮忙不添乱。”于化龙说,“既符合市场化原则,又体现了政府支持。国企在其中扮演着‘压舱石’的角色。”
股改后,两家国企为俱乐部带来了更现代的管理模式,俱乐部也积极参与股东企业的品牌推广活动。此前,球员为獐子岛集团的“盐田虾”进行直播推广,带动产品销量大幅增长。
“今年是我们在中超的第一年,以保级为目标,制定了1.5亿元的年度预算。”陈东说,球队最大支出为一线队球员工资,其余还有日常运营、梯队建设等成本。
陈东介绍,梭鱼湾的火爆球市预计能为球队带来4000多万元收入,两家国企投资和政府奖励也带来不小的助力。此外,球队还有中超分红、商业赞助、周边产品开发等收入,基本能够覆盖全年运营成本。
依托梭鱼湾球场,大连市也正在探索“足球嘉年华”IP等文体旅商融合消费场景。“亚洲第一主场”正成为大连的一张名片,成为激活城市经济的重要引擎。
“回顾大连英博的发展,政府托举、企业担当、社会支持和自身努力贯穿始终。”陈东说,“未来,球队将继续努力,为中国足球发展贡献更多‘大连力量’。”
vs
赵心童
vs
雷佩凡
vs
奥沙利文
vs
上海U20
vs
辽宁U20
vs
河北U20
vs
莱巴金娜
vs
凯斯
vs
马沙瓦SC
vs
九龙城U22
vs
马沙瓦SC
vs
佛统联
vs
乌法
vs
佩里沃罗格
vs
佛统联
vs
瑞士U17
vs
保加利亚U17
vs
叶尼塞
vs
特兰大